要独立6月3日,我参加了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教学院组织的《都市文化与女性特质》的专题互动,与《上海女人》的作者马尚龙和上海电视台主持人陈燕华(即著名的“燕子姐姐”)一起交流了有关“上海女人”的内涵形成的特殊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基础。

    被主持人燕子姐姐戏称为“两个男人谈女人”的互动,吸引了学院的女教师、女研究生、部分女本科生和男教师的参加。话题从马先生的“上海女人”、“上海的女人”和“大上海的女人”开始。他准备的ppt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阶段的上海女性的风采,让大家对“上海女人”有了一个共识。

    “上海女人”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文化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凝聚,一种既体现女性的自我向往又体现男性内心渴求的文化积淀。正如马先生在《上海女人》一书中所说,上海女人的品格是上海文化“煲”出来的,而不是披一件时装或套一双高跟鞋就能打扮出来的。

    一提到上海女人,人们就会想到“嗲”和“作”。实际上,嗲是有条件的,作是有限度的。界限在哪里,全凭男女双方的感悟。超出条件的嗲结果是肉麻,失去限度的作结果就是不可收拾,都会造成适得其反,两败俱伤。因此,上海女人的嗲是一种做人的格调,上海女人的作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马先生提到,有一年上海某机构作社会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呢?我不知道这调查是怎么抽样的。孤立地看这一结论,应该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剧。我们的妇女解贵在心理独立

    放运动搞了很多年,现在还是出现这样的社会心态,至少表明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没有真正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职场打拼的女性身心俱伤,女性没有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女性依然留恋由男性掌控和保护的状况。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但至少有一条是可以归结的,那就是还有相当多的女性心理上没有独立。柏杨先生早就说过,“女人仅经济上有独立似乎不够。如果心理上不能独立,那就更苦——社会家庭两头忙。必须心理上有独立能力,才算是真正的人格独立,才有资格完成自我”。今天看来,距离心理的独立还有漫长的路。

    2009年6月5日飘天文学小说阅读_www.piaotian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