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都市小说 > 辛夷传 > 第二百九十三回 程琳新解浇瓜之惠 梁楚共退市舶之利
    程琳为官,虽也懂明哲保身的道理,可若自认无过,便势必要阐述清楚,不留话柄,这大抵是一生仕途平顺之故。

    “诚如陛下所言,蕃人从南而来,多居于广州c泉州c两浙一代;从北而来,则多居于河北路;而无论南北,最终皆汇集于皇城,它处并不多见。是以陛下虽怀一片仁心,免了四京蕃客商税,但所惠之地颇窄,极难走出南薰门东京城城门之一。偏偏土地越小,人员越多,诸族争抢越烈,调和越难。”

    赵桢漠然地看着他:“程卿家难道没有听懂朕的话?正因争抢至斯,朕才将施予辽人的恩惠纳入它国,以彰平允。”

    程琳深深鞠了一躬:“陛下,平允虽善,可臣以为对待一众蕃客,存偏私之心绝无不妥。”

    “你这话倒有趣,莫非平允不如偏颇喽?”

    “偏颇不敢,权时制宜矣。”

    “哦?”

    “北朝的确不能与南海诸国相提并论,而削减商税,诚不该遗漏辽人。”程琳有又鞠了一躬,“臣不意说灭自己锐气的话,但天下虽大,始终宋土与北朝紧邻,且两国已然兄弟相称三十年,绝非朝生夕死之关系,那比之它国更加开恩实属应当。”

    赵桢的脸上看不出认同与否:“还要如何开恩?”

    程琳无法从这句的语气中探知赵桢的意愿,遂拉长话题道:“陛下必定晓得梁楚浇瓜的掌故。昔梁国战国时期魏国与楚国邻界,两国士兵皆在边亭种瓜。梁人勤勉,种下的瓜长势强盛,楚人慵惰,其瓜长势稀落,楚人便因之妒忌梁人,忿而暗往将瓜田捣毁。梁人大怒,报于梁国大夫宋就,宋就却不许梁人报复,并派人夜中跨越国界帮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得知此事后大悦,遂以重金相谢,更决定与梁交好。”

    “此所谓浇瓜之惠,老聃称之为以德报怨。”赵桢目色毫不和霁,“你专程在朝堂上讲大家都熟悉的故事,难道我朝需要对谁以德报怨?”

    “陛下,恰恰相反,臣想说的正是,臣根本没有读出任何以德报怨的影子。”

    赵桢笑了笑:“程卿家今日又劝朕切勿平允,又反驳老聃之论,究竟有何高见?”

    “并非反驳,臣只是另瞧见几番道理。”程琳手拱得益发谦敬,“世人皆知梁国小1,楚国大,而梁又正值养精蓄锐,待与赵国c韩国瓜分晋国之际,额外战祸能躲则躲罢了。小国向大国表现德行,实是无奈行为,根本谈不上以德报怨,充其量算避祸就福的务实之举。而楚国身为春秋霸主,面对梁国用瓜示好便还以重金,在谁看来其价值都不相称,可这种邻国献利,百倍以还的姿态,方才有做主中原的大国气魄。”

    赵桢明知故问:“那么你想指谁是梁国,谁是楚国呢,我大宋还缺了大国气魄不成?”

    程琳察觉到赵桢在给他扣帽子,不急不徐地解释道:“在今次的争执上,辽西为楚,诸国为梁,而我大宋则是承载他们灌瓜边亭之沃土,气魄虽足,却太刚直。”

    “宋为沃土”赵桢思量着笑道,“这话不错,可沃土之则,不正是王道荡荡,不偏不党吗?”

    “但陛下,便是土地亦有淮南淮北橘枳之分,怎好不偏不党呢?”程琳朗声回答,“诚如故事所言,梁楚结怨,两边瓜田歉收,梁楚互信,两边瓜田丰产。歉收丰产尚在其次,只怕歉收久了,两国自然会放弃耕种,届时空置下来的,则是这块沃土。”

    赵桢明白这话是在提醒他,大宋重商,而海外市舶之利“动辄以百万记宋高宗”。能在御街上的开店的蕃客,有一个算一个,皆为它国贵胄大贾,若无法平息几国矛盾,来日消失无踪,毁了朝廷颜面是轻,倘连岁末进贡都受到波及,不止难获厚利,且外藩辐辏中国受损,真可谓得不偿失。

    “程卿家故事讲得真动听,但不要给朕讲,去给辽人讲,不正好合了你殷民富财之道?”

    1刘向在新序里没有记载这个故事的时间,但在别的故事中提到梁王时,梁王有召见范蠡,所以梁王应该是与范蠡同时期的魏桓子,那时候魏国尚是晋国六卿之一,还没有特别强大。程琳为官,虽也懂明哲保身的道理,可若自认无过,便势必要阐述清楚,不留话柄,这大抵是一生仕途平顺之故。

    “诚如陛下所言,蕃人从南而来,多居于广州c泉州c两浙一代;从北而来,则多居于河北路;而无论南北,最终皆汇集于皇城,它处并不多见。是以陛下虽怀一片仁心,免了四京蕃客商税,但所惠之地颇窄,极难走出南薰门东京城城门之一。偏偏土地越小,人员越多,诸族争抢越烈,调和越难。”

    赵桢漠然地看着他:“程卿家难道没有听懂朕的话?正因争抢至斯,朕才将施予辽人的恩惠纳入它国,以彰平允。”

    程琳深深鞠了一躬:“陛下,平允虽善,可臣以为对待一众蕃客,存偏私之心绝无不妥。”

    “你这话倒有趣,莫非平允不如偏颇喽?”

    “偏颇不敢,权时制宜矣。”

    “哦?”

    “北朝的确不能与南海诸国相提并论,而削减商税,诚不该遗漏辽人。”程琳有又鞠了一躬,“臣不意说灭自己锐气的话,但天下虽大,始终宋土与北朝紧邻,且两国已然兄弟相称三十年,绝非朝生夕死之关系,那比之它国更加开恩实属应当。”

    赵桢的脸上看不出认同与否:“还要如何开恩?”

    程琳无法从这句的语气中探知赵桢的意愿,遂拉长话题道:“陛下必定晓得梁楚浇瓜的掌故。昔梁国战国时期魏国与楚国邻界,两国士兵皆在边亭种瓜。梁人勤勉,种下的瓜长势强盛,楚人慵惰,其瓜长势稀落,楚人便因之妒忌梁人,忿而暗往将瓜田捣毁。梁人大怒,报于梁国大夫宋就,宋就却不许梁人报复,并派人夜中跨越国界帮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得知此事后大悦,遂以重金相谢,更决定与梁交好。”

    “此所谓浇瓜之惠,老聃称之为以德报怨。”赵桢目色毫不和霁,“你专程在朝堂上讲大家都熟悉的故事,难道我朝需要对谁以德报怨?”

    “陛下,恰恰相反,臣想说的正是,臣根本没有读出任何以德报怨的影子。”

    赵桢笑了笑:“程卿家今日又劝朕切勿平允,又反驳老聃之论,究竟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