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谁来谁看谁说谁心中的三国 第2399章以衡取衡
    晚霞挂在天边的时候祢衡坐着驴车准备回家。

    如果将大汉当下的交通工具和后世进行对比的话那么个人拥有马匹就等同于后世个人拥有私人车辆。后世私人车辆需要缴纳车船税要交养路费要交年检费还需要时时养护隔三差五的加个油什么的费用开销不小。汉代马匹也是如此。

    祢衡名头大但是他没多少钱也存不下什么钱所以他出门顶多就是打个的而且还不能是高档的的士只能是驴车。

    最便宜的。

    可即便是最便宜的驴车祢衡也坐得端端正正就像是坐在高档的华盖车中一样。

    在三辅田野之中除了有劳作的农夫农妇之外还有一些被抓捕而来的战犯俘虏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戴着镣铐面容麻木每走一步路脚下的铁链子就哗啦啦的作响。

    祢衡不可怜这些人虽然有时候祢衡的同情心确实挺多的但是不代表着祢衡的同情心就会用在这些战俘奴隶身上。

    大汉依旧是有部分的奴隶制度的这些会耕田的战俘奴隶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至少他们在农田之中耕作不至于有什么生命的危险而那些什么都不懂既不会手工也不擅长于畜牧的只有一身苯力气的就会被发配到矿山去。

    每一年当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奴隶默默的死去也会有个别的奴隶脱离了苦海成为了所谓的大汉居民持绿卡的那种居民而想要成为真正的大汉公民则是只有以军功来换。

    至少在骠骑治下是如此的。

    这是骠骑将军很早之前就颁发了的《战俘律》即便是喜欢抬杠的祢衡也觉得是很有道理。这些在周边叛乱引发各种战争使得大汉要付出铁和血才能平息如果仅仅只是将这些家伙砍头无疑是太便宜了这些家伙。站在一个汉人的立场上只要大汉王朝还有镇压这些奴隶的力量这样的规矩必定是要执行下去的。

    因为胜利者是大汉如果反过来胜利者是这些胡人那么成为奴隶的被当成牛羊使唤的就会是汉人。

    很多时候这个世间不是为公平二字而存在的。

    匈奴所带来的的苦难在之前的大汉人已经品尝过无数次了所以祢衡并没有什么同情这些人的意思。祢衡相信若是这些大漠当中的胡人是战胜方这些家伙只会做的更加过分。

    祢衡很享受现在的大汉现在的关中至少他看到了大汉的强悍而不是只能看到大汉的腐朽。

    这让他原本有些歪曲的认知多少恢复了一些。

    不远之处的官道旁立着一根粗大的木头桩子在桩子上面吊着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形状。尸首早就已经腐烂了身上的肉也被各种食腐的动物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骨头。

    有压迫自然是有反抗这些是逃奴。被抓到了就会被吊死在这样的木头柱子上面摆放在其余的奴隶面前。

    这种训诫的方法比跟这些奴隶说一千遍一万遍的道理都管用。

    祢衡自诩是一个对着人世间充满了怜悯的人但是他的怜悯只是针对于汉人不包括这些胡人因为很简单祢衡是汉人。吃着汉人的饭饮着汉人的水穿着汉人的衣裳拿着汉人的俸禄祢衡所有的一切都是和汉人息息相关然后放下碗筷替胡人说话回过头来再辱骂汉人祢衡做不到。

    故而在当下即便是祢衡有时候不愿意承认但是也不能无视骠骑将军的功勋。

    因为这些功勋就是活生生的摆放在祢衡面前。

    大汉时期的远征其实就是一场探险。

    未知的远方未知的道路未知的敌人未知的危险无时不刻不在考验着大汉人的承受力。可是骠骑将军斐潜就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着大汉人的承受力关键的是骠骑将军斐潜竟然是成功了!

    成功了一次可以很自然的称之为侥幸。然后站出来表示骠骑将军短短不可大意不能因为一次的成功就忽视了其中的风险兵者乃国之重事也云云。

    反正这种话是个人有张嘴就是能喷的但是在骠骑将军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这些嘴就叭咂了两下闭上了。

    然后连祢衡也闭上了嘴。

    现在没有人敢对于骠骑的远征行为置喙。

    就像是当下也没有多少人敢抨击骠骑将军的一些政策一样。

    害怕被打脸。

    疼啊。

    因此即便是斐潜下令让允二负责青龙寺相关的场所分配一时之间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然后这些家伙就瞄上了祢衡话里话外都是想要让祢衡出面搞事情。

    但是这一次多少恢复了一些的正常的祢衡没那么容易上当毕竟之前在邺城吃过一次亏了多少也要长点记性不是么?

    更何况斐潜直钩子钓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虽然说祢衡对于允二也有些看不上眼。

    允二就是一个粗人!

    见面就是你瞅啥三句不离打一架两句不离吃与喝。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粗人却被派遣到了青龙寺参与到了所谓的议论体系当中这明显就有问题。姜太公钓鱼掉了那么久才钓到周文王斐潜这种类似于直钩的钓鱼实在是有些不遵守基本法。

    可问题是斐潜这么做过分么?

    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青龙寺之中场地是斐潜建造的砖石木梁所有的一切都是斐潜出的钱那么斐潜收些使用费是不是很正常?派遣谁去收这个费用是不是也是斐潜说了算?

    因此在允二到场之后便是立刻有人猜想着骠骑的用意甚至觉得这样子的安排是否代表了下一个阶段的方向……

    其实斐潜的想法依旧还是之前的想法获得真正实干派的支持或者说把实干派人为的筛选出来。不能像某些官吏们为国颠沛奔波尽忠竭能却劳无所得毫无收获功勋全被他人侵占也不能让某些官吏靠着吹牛靠着人脉关系吃的满嘴流油却是一点人事不干。

    祢衡学精明了不吭声。

    其余的人也不会第一个跳出来公然抗衡。

    所有人都看着等着期待着第一个对抗斐潜的人出现。

    会是谁呢?

    祢衡也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或许就是那些整天说还不够宽厚不够仁德不够体现大汉之泱泱大气的那些人?

    有时候祢衡也在想骠骑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分或者说骠骑有些视这些士族子弟于无物?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也能明白允二并非是负责所有青龙寺大小场所的分派他只是负责关于『圣德』、『仁慈』、『宽容』等涉及到了《贪渎律》的议题之场所分配而已。

    那么即便是斐潜不借着允二给这些家伙设置障碍难不成这些家伙就会给斐潜讲好话表示支持斐潜的《贪渎律》了?

    很显然并不会。

    庞统这几天带着人正在一个个的处理这些触犯了《贪渎律》的官吏和地方豪强大户轻者缴纳罚款重一些的抄没家产更严重的便是人头落地。

    毕竟庞统挂着司直的名头这种事情也需要他来做。抄来的钱财都成为了下一波修建道路扩建码头桥梁等等的公共项目的追加投资而且更过分的是这些追加的投资项目就像是在飞熊轩边上新修的庄园一样冠上了某某某被罚没家产若干的名头。

    更是让某些士族子弟如噎在喉说不出又吐不了。

    以前修桥铺路是大功德被乡人缅怀纪念现在么千人踩万人踏别提多别扭了。

    这就是祢衡看到的局面骠骑这直钩钓鱼实在是意图太明显了这压根什么都没钓出来……

    或者说已经钓上去了勒得难受。

    毕竟斐潜军权在握所有的兵卒喊着『骠骑万胜』的时候那种嘶声力竭青筋直跳的神情让每一个士族子弟心中都清楚只要这些兵卒忠诚于骠骑忠诚于斐潜那么斐潜说什么就是什么要砍某个人的头即便是死去了也要再砍一次。

    这不是说笑的。

    当年张角死了从棺材里面拖出来鞭尸而骠骑将军麾下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其手下兵卒在执行命令的时候依旧是不择不扣……

    祢衡就听闻说陇西有个家伙跟临泾赵氏有牵连结果清查到他头上的时候不知道是年龄太大了经不起惊吓亦或是原本身体就有病结果还没出来人就先吓死了然后被判了个斩刑真的就被拖出尸首来依旧砍掉了脑袋。

    可问题是祢衡想不明白斐潜怎么就能确认这些兵卒的忠诚是可以持续呢?

    祢衡能想到的问题斐潜自然也是想得到。

    『去讲武堂!』

    斐潜带着卫队出了城前往讲武堂。

    原本的讲武堂并不大但是随后因为参加讲武堂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也三环一直搬到了五环外。

    新建的讲武堂是由原本的长安旧大营翻盖而成的占地非常大讲武堂边上还有一个硕大的校场可以用来点兵和演武。四周有围墙围墙之上还有望塔基本上是按照军事要塞的格局来修建的进了大门之后便是大广场大广场后面便是四排二层楼的房舍可以容纳一千两百人的住宿。

    在四栋宿舍楼的后面则是职能区包括了原本大小讲演厅大小展览厅以及讲武堂内的祭酒、博士住宿区和办公区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食堂一个医科室等配套设施。

    讲武堂的山长自然是骠骑将军斐潜。

    而将军祭酒么则是不固定的之前是徐晃而现在徐晃下一个阶段将前往川蜀坐镇所以斐潜准备调张辽前来担任一段时间的将军祭酒。之前徐晃讲的大部分是步卒作战阵列排布相互配合旗鼓调动等相关的内容下一阶段张辽担任祭酒就会主要偏向于是讲述一些骑兵战法阵前寻机等等。

    反正不同的将军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是魏延来讲基本上多半就是山地战加奇袭战了……

    至于讲武堂内的教官原则上是在各个将军之下退役的中年士官这些士官年龄大了上阵搏杀的力量难免因为年龄的原因导致下降但是其战阵的经验却是随着年龄日益丰富起来因此让这些中年的士官作为教习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安排。

    斐潜查看了一番学员的宿舍主要是床铺和被褥。上一批的学员已经离开了现在准备迎接新一批的学员所以这些东西长时间没人用自然容易引起发霉或是成为老鼠等生物的乐园。

    但是整体看起来还不错。

    至少不是那种突击检查之下的那种应对方式是确实平日里面有人清洁保养的那种干净有些地方有一些灰尘无伤大雅但是周边看起来并没有因为知道斐潜要来而提前临时洗刷等的留下的痕迹。

    在后世上级领导视察下面的公司或是机构的时候总是要搞什么大扫除啊什么的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清洗都能很快的干燥可以在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就没有留下任何的水渍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临时清洗的水渍上级领导是看见了还是没看见亦或是看见了当做没看见?

    斐潜一边看一边往内缓缓而行。

    斐潜曾经也有考虑过后世的政委制度将管控的手伸到兵卒基层去但是在经过了慎重的考量之后斐潜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这个想法确实很诱人但是这个想法实际上就和大部分历史上的举措一样都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还不如直接用讲武堂。

    原本汉代之中的监军系统亦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大军出行所需的粮草调给、军械箭矢弩弓等是归雒阳皇宫内的宦官负责但是地方太守亦可私自自募一定数量的军粮、器械。也就是说。汉灵帝时期一个武将想要行军作战若欲朝廷调运粮草配备器械就必须经过张让、赵忠这般宦官的仔细审核而后方能转运调配。

    若是地方的武将作战无须朝廷调送粮草当地郡县仓库就能满足其军需供给则只须由当地太守、州刺史审核然后报备给朝廷三公府即可。

    这种监军制度看起来很不错实际上基本上等于零。

    因此才会有十八诸侯对抗董卓……

    地方权柄太大说反就反了。

    当然这亦是因为四百年大汉之前华夏的周代是类似于天子之位虚高而无实权诸侯各治一方的制度。所以即便是到了大汉虽然舍弃天子封建诸侯制度采用了郡县制度但是限制于历史眼界其改革之路并不能走的太远。

    因此军权问题想要控制整个的军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或是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不管是监军制度或是政委制度在冷兵器和通讯不方便的年代都直接指向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军队的战场指挥权。

    监军或是政委制度是为了更加有效的管控军队但是这样的制度到了后期往往会形成反效果。后世印象里面那些阴阳怪气的太监监军就不提了单说像是乌拉一声之中的政委也往往不是什么好形象。

    在历史当中监军上起于夏商周然后绵延到了后世从未断绝也一直都是在传承和变革。太监监军明显是名声最臭的了但是其余两种监军的模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监军并不是人们广泛以为的『监视军队、军将』。监视军队、军将属于监军权职之一可监军权职绝不仅仅只有监视军队。

    监军更重要的是监督、巡查、掌控等等至于单独监视一项则多是天下乱动时才显得无比重要。

    那么斐潜现在是没有监军体系么?也有的而且是属于文官监军。

    武官监军不可取这是在前秦就被证明了的事情。

    故而现在大部分都是文官监军。

    也就是在各个将军领兵出战的时候委派一名文官掌管运输补给官吏调配功勋统计等等重要的军事活动并且负责大军和中央的文书传递官秩一般低于各军主将就像是在赵云身边原本是司马懿现在是辛毗一样。

    文官监军这是原本应该是比较妥当可以平衡内部中的文武以及调整大臣与皇帝之间权力的手段之一但是这类监军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个是文武不和而产生的内斗。由于归属于两个系统谁也不能强行屈服谁。这种内斗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两方面互相扯对方的后腿争权夺利甚至为证明对方战略错误特意制造败仗等等。

    甚至会产生僭越逾制蓄谋诛杀的恶劣事件……

    另外一个弊端是武将的舞台在边疆而文官的核心在京城。文官往往不仅是监军甚至还有朝堂政治争斗的使命将军事行为视作朝廷内部政治争斗的重要筹码。文官利用监军制度执掌军伍兵权凭借手中大军反过来对抗政敌甚至对抗皇帝。这种完全将军事政治化的行为最终结局更是可想而知。此种事例历朝皆有两宋最多!

    因为看见了文官不靠谱所以明朝监军大多用太监但是很显然太监监军在明朝引发的悲剧又最多……

    为何要有监军?

    那是自古既是良将又对国家忠诚的人极少因此皇帝不得已便是只能用那些有才能却在品德上有些问题的大将企图用对于国家忠诚的人去制约这些善战的大将使得军队不变成个人的私产而属于国家。

    斐潜站在讲武堂的大堂面前背手仰头而望。

    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