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第2564章上古轶事小议论
    在长安之中。

    大雪纷飞的骠骑府后院对于青龙寺的研讨依旧再继续不过这一次就不仅仅是斐潜和庞统两个人了还有枣祗荀攸司马懿韦端杜畿阚泽诸葛瑾王昶马恒韩过等人也在列席之中。

    这些人有的原本是在三辅之地有的是周边郡县因为上计而来的此刻都被斐潜所邀请共同赴宴。

    天气冷就做了个羌煮。围着院子坐着一边观雪景一边吃火锅便是人生一大乐事。每个人面前一口火锅削好的肉片铺在石板上大棚里面的新采蔬菜作为点缀随吃随添丰简随意。

    斐潜看着然后也笑着。

    有很多东西悄然的改变了。

    比如说这宴请若是在之前的习俗主人必须准备很多食材一旦客人吃不够了吃不饱喝不醉那就是主人的失职然后要从中午开始一直宴请到晚上还要给客人准备客房等等同时客人也要尽力吃每个人都几乎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吃到撑然后才能表现出对于主人家的尊敬。

    稍微有一些后世常识的人都清楚实际上这样的暴饮暴食对于健康很是不利。

    然后汉代的高官名士还喜欢连续举办宴会连着几天十几天都这么搞……

    而现在么比如像是斐潜这里的宴会除了最开始的三杯酒之后就不劝了爱喝的多喝点不能喝的不喝也没人去强迫。吃食也是喜欢吃肥的就去吃肥的喜欢吃筋多一些的就吃筋多的像是枣祗一样抱着骨头啃的也是可以像是诸葛瑾喜欢吃冬季大棚菜的也没人去指责。

    人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何必就一定要像春秋之前那样恢复古典的礼而不能更改呢?

    但是也有一些东西还在持续极其顽固。

    比如杠精。

    或者说青龙寺之中这种类似于后世的『杠精』的人在思想上固化且不愿意接受新的变化和知识有大量的存在。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类似于歪楼和跑题胡搅又蛮缠咬文且嚼字然后抓住一点错处死命攻击完全不管整体大意或是初始条件动不动就是扣大帽子最终将话题彻底谈崩搅乱。

    『今日之宴闲话上古。某有一论还请诸位赐教……』

    斐潜缓缓的说道『上古之所限乃自华胥氏开始经盘古、炎黄、蚩尤后有尧、舜、禹至夏为止称之为华夏之上古也。诸君以为如何?』

    其实大禹也可以不算是上古因为大禹算是从禅让制到世袭继承制的过渡既可以算是上面的但是也可以算是下面的但是为了更加清晰还是从夏切割夏之前的算是华夏上古较为妥当一些。

    众人相互看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分歧。

    上古之事毕竟是太过于遥远了。

    『华胥氏必有先然无其名何也?』斐潜继续问道『士元可知其故否?』

    庞统伸出短短胖胖的萝卜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就像是要将什么知识从脑袋里面敲出来一样『国语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然华胥氏之先辈并无所记。臣妄揣测多半尚无文字是也……』

    斐潜点了点头『华胥又做赫胥华也花也赫也亮也赫华二字乃胥余燃之火光也华夏之华亦或源于华胥……然为何华胥有字可名之华胥之先则无字乎?』

    众人皆不能答。

    斐潜说道:『乃用也。』

    众人或是恍然或是茫然。

    斐潜缓缓的说道『上古之事人烟稀少部落之内皆是熟悉如队率指其兵未用其名亦可如臂指使是也……而后人众便如一军若无旗号金鼓便不得其行也。故而又有问何须此用也?又何至此用也?』

    众人沉思起来。

    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细想的问题似乎就是如此彷佛理应如是基本上没有详细的去考量其中的问题。

    『公达。』斐潜呼唤道。

    『臣在。』荀攸应答。

    『可有友若太兴年以来冬雪记载?』斐潜又问『是增是减持续几何?』

    荀攸愣了一下旋即轻轻叹息了一声目光瞄了一下庭院之中的飞雪朗声而道:『自太兴年以来北地有记大小雪益频是也去年更是绵延月余积雪过膝人马皆不得行……』

    『公达所言不差』斐潜点了点头说道『故而北漠之中坚昆柔然之辈南下而避之。以此而类之诸位知其华胥缘何而生乎?』

    杜畿目光一亮但是并没有开口而是旁边的枣祗一拍手说道:『莫非是北漠部落南下固有华胥之名以敌我之分?』

    『或然之。』斐潜点头『上古无所记然天道轮回便如四季更替华胥之时或似如今北漠苦寒不得其居部落纷纷南下相互堆叠而争何以区分当有名号以别之故衍生其字是也……』

    上古之时显然是地广人稀的。

    人类之所以形成部落并非是一开始就是部落形态而必然是没有部落人类就无法生存才会聚集在一起。

    部落多数是以血缘联系而发展到地域不同血缘的部落联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气候温和食物充沛就像是后世很多吃撑了的杠精一样是不会有什么统一的想法和行为模式的只有当受到生命威胁意识到不统一行动就无法生存的时候杠精也就自然闭上了嘴。

    后世网络越发达经济越好年年岁岁杠精不绝抬杠旗帜代代相传多半也是吃得太多穿得太好而忙于生计苦苦维持家庭的人基本上都不抬杠了必须要和他人配合要懂得如何相互合作了。

    华胥氏的年代便是华夏上古历史的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超大规模的消弭『杠精』的飞越。

    从部落到部落联盟而部落联盟的后续形态就是国家。

    部族联盟的发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血缘部族联盟第二个阶段是地域部族联盟这就已经是国家的雏形了为了生存部落联盟之中制定出了众部落都必须遵守的规定这就是律法的前身。

    而要让这个律法成为所有人都知晓并且遵守就必须写下来而不是嘴皮上随意更改于是就产生了文字。

    有了文字就有了文明。

    这就是华夏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式的进化。

    而之所以人类会在约4600年前左右从零散部落升级到以部族联盟就是为了生存而最大的生存压力迫使所有部落都同意联盟的必然就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任何一个部族可以抗衡的压力也就是自然的压力也就是整体气候的变化。

    在冰河期之后人类开始随冰期后的地球升温在欧亚大陆不断扩大的空间生活和繁衍那是地广人稀的年代随便在哪里都能生存。那时候地球曾有一个连续三千年的超高温期在上古史开始之前几乎所有人类都走去了较高纬度最高可能去到北纬60-70度左右的地区后世也在西伯利亚地带发掘出了一些古老的人类遗迹出土了一些古老的玉石器也就可以旁证这一点。

    低纬度的地域人反而较少因为太热了。

    然后地球老妈开始冷静了不去夜场天天狂欢了一切就又开始降温了。

    最北部的人类感受大降温的逼迫最早感受的力度最强所以他们动身最早人类开始以部族为单位从高纬度拼死南下黑龙江流域一度是华夏上古史前夕的人类集结地后来又是迁徙到了黄河流域。

    在从北往南的过程当中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是非常宽阔但越往南便越是急剧变窄比如在华夏东北的地形更是如此。北部入口之处宽度达上千公里而南部的出口只有山海关附近的几里。在这样急剧变窄的空间里人类自然而然的就为了生存展开了最凶残和最惨烈的拼死搏斗谁能升级到部族联盟谁人多谁就有胜算故而华夏就是在此时在华胥氏的统合之下升级成了无可匹敌的超大部族联盟后来也才能随着大迁徙分布到全国甚至是全球。

    那些死活不愿意合并充满了叛逆基因的部落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被淘汰了。

    统一的规范出来了杠精死一边去国家雏形出现了。

    故而全球的那些文明古国出现的时间相差不远纬度高低也相差不大就是大体上这个原因了。

    『华胥之后伏羲未长之时华夏之首领者便为盘古。』斐潜继续说道『盘古一名或神之或人之某多以为其为部落之名也其部落之长曰盘古如炎黄之部落相同也。盘古所部善持斧钺为战固有其开天之名。』

    在后世的云南沧源岩画上就有一幅前原始人的作品画的是一人头上发出太阳之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手一木把两腿直立位于高处。这种形象与盘古立于天地之间用斧头噼开混沌开天辟地的传说多少也是契合说明在上古之时盘古或是这一类持石斧头而战的人就相当有名了。

    毕竟在上古那种知识极度贵乏的年代懂得如何制作石斧或者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石斧便是盘古一族的权柄便是『钺』字的本意『戉』的由来。

    『戉大斧也。此乃盘古之所能也。』斐潜继续说道『后盘古部落四散炎黄脱颖而出盘古残部持戉而走一路而散便是各越之所源也……』

    『至于炎黄之后所记众也……』斐潜笑呵呵的夹了一块肉放到火锅里面『就不赘述了……』

    华夏二字从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华从华胥夏么就不用说了。

    斐潜悠闲的吃着肉众人却有些惊骇莫名。

    骠骑大将军究竟是几个意思?

    众人打死也不相信斐潜是闲着无聊没话找话的所以斐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面带惊诧还有的人只管吃喝……

    坐在下首的几个年轻人反倒是因为职位名望不够无法单独一席是双席制所以反倒是更活跃一些相互交头接耳叽叽咕咕。

    至于上首的几个大老反倒是面色凝重不知道想到什么地方去了。

    斐潜看着吃着然后等到了众人似乎都私底下议论得差不多了才缓缓的说道:『今日议上古乃观青龙寺之论颇为无序故试论之。所谓辩论当明是非当清曲直审律察名决利害而解疑惑探寻事物之源便如上古之论是也。』

    『若某言华胥之时便有人言华胥雷泽之印为虚亦或是言华胥古之久远未有其详便当之如何?』斐潜问道『亦或是当某言盘古之时便有混沌开天之语亦或是骨血化为川河眼眸化为日月等等又是如何为辩?』

    『之所以论当论有前至有终结有外沿有内核辩之论之当于其中』斐潜继续说道『某言上古便直论上古不言周公亦不论春秋若偏之犹如论日月与尺寸之所长论河川与锅釜之所重也。此乃蠹论也岂可容于公堂?』

    就像是当西方有些学术在华夏开始流传的时候便是俨然出现了两个极端的流派一个是西方至上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另外一个则是古而有之论然后什么都是华夏早就有了……

    斐潜引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希望规范早期在青龙寺之中出现的各种诡异的辩论甚至是那种公说公的婆说婆的然后最后要么是大打出手要么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各自玩各自的。

    说道理的时候谈情感说感情的时候讲利益说利益的是又扯到了礼仪上等到讲礼仪的时候再问一句『你忠诚么』?

    还有像是将爱国和贼硬勾连在一起的将受害者和不检点糅合于一处的将愤怒和青年缝合到了一块的施暴者可以拿成绩好作为宽恕条件的把扶老人和肇事行为等同的人人上路都需要有提前两秒预知神力的……

    如此重重难道不是逻辑不清晰胡搅蛮缠的直接体现么?

    这难道不是千古华夏没有强调逻辑没过界清名格边缘所产生的遗毒么?

    更有甚者是原本应该主持公正维护律法的人脑袋当中也没有这种基本的逻辑观念搞出各种令人哀叹的判决出来这又是谁的错?

    华夏其实有逻辑但是这种早期的逻辑在春秋战国之后被屈服于儒家之下被篡改成为了诡辩之术导致在后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统治阶级不希望民众去思考去探寻为什么只需要民众听话执行就可以了并且对于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人直接解决掉最终也就没有了研究逻辑探寻真相的人了只剩下一批嘴上说要跳楼拒绝嗟来之食然后自然的接过碗感叹一句真香……

    而这样的结果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是错的只能让华夏的封建王朝一次又一次的摔在同一个坑里面因为那些努力探寻寻找事情真相发觉事物不同的人已经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的狗腿子给杀掉了。然后狗腿子只能在陈旧的书籍之中不断返捡企图用古老的事例来证明当前的问题照方抓药若是治好了便是夸耀自己医术了得治不好便是诅咒写此方的人简直就是庸医。

    斐潜想要改变这个问题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辩原意是想要用他山之玉石来激发华夏文明的璀璨结果青龙寺之中就出现了两拨这样的人一波鼓吹泰西什么都好另外一波则是华夏上古什么没有?两拨人打得不可开交然后使得原本好不容易引上轨道的青龙寺大论的方向再一次混乱无章起来。

    『故而新年之后青龙寺大论所论之题便当如某所举「上古之论」一般有前后有边界』斐潜缓缓的说道『就事论事当同之就理论理当符之不得泛而论之不得杂而言之若是不清事理便是明确之后再行辩论。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沉默了一阵相互看了看便是异口同声的说道:『自当如此谨遵主公之令。』

    随后斐潜便是不再谈及青龙寺相关的事情而是开始找各个人说话或是询问一些当地的农耕商贸或是问及一些各自郡县的趣事整体的氛围重新热闹了起来直至天色渐晚各人酒足饭饱渐渐散去。

    韦端爬上了杜畿的车打发自家的车辆跟在后面然后回头看了看远处的将军府然后转过头来问杜畿道:『伯侯啊你觉得主公今日这般言论究竟有何深意?』

    骠骑说只是关于青龙寺辩论并不牵扯其他。

    可是谁信啊?